九游如何修改密码-汉字历史——自然篇(槚)
你的位置:九游如何修改密码 > 新闻动态 > 汉字历史——自然篇(槚)
汉字历史——自然篇(槚)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3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20

图片

    叶子像“多串贝币”的树   

   自然篇   

字源演变

图片

说文解字

“槚”jiǎ,形声字,“檟”的简体字,从木賈声,“檟”字目前最早见于《爾雅·釋木》(战国至两汉)。木,与木本植物或木制品有关;賈,进出财物,此处引用“很多贝币”的引申义。造字本义:叶子像“多串贝币”的树。

图片

备注:从构型来说,用“賈”造的字自然是在“賈”字“形成”之后,通过对“賈”字的分析,我们知道了“賈”字最终形成的原因及大致时间,故“檟”字约创造于战国中晚期。但《左传》、《说文》、《尔雅》等文献对“檟”的描述并不统一,其中应有线索,指向“檟”字的本义。

除木制品外,“木旁字”一般用于定义木本植物,偶尔也会有草本植物混入,多是由于古人对木质化、非木质化植物的界定不严谨而造成,但大多数“木旁字”都还是表义木本植物的。

造字者通常用各种字的字形、字义来类比木本植物的性征,如树的纹理、枝叶、果实、花序、药性等,不十分准确,多数只能意会,而且存在不同造字者对同一植物重复造字的现象。

《左傳·襄三年》:“夏,齐姜薨。初,穆姜使择美檟,以自为榇与颂琴,季文子取以葬。”,这段文字大致译文是:“夏,齐姜去世。当初,穆姜派人选择质地上乘的檟木,用它们为自己做了一副棺材和颂琴,季文子把它们拿来安葬齐姜。”

《左傳·襄四年》:“初,季孙为己树六槚于蒲圃东门之外。匠庆请木,季孙曰:“略。”匠庆用蒲圃之槚,季孙不御。君子曰:“《志》所谓'多行无礼,必自及也’,其是之谓乎!””,这段文字大致译文是:当初,季文子在蒲圃东门外为自己种了六棵槚树。木匠庆请示用来给定姒做棺木的木料,季文子说:“简单点吧。”木匠庆使用了蒲圃的槚树,季孙未加阻止。君子说:“《志》所说的'多作不合礼仪的事,祸患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’,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!

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:“使于齐,属其子于鲍氏,为王孙氏。反役,王闻之,使赐之属镂以死。将死,曰:“树吾墓槚,槚可材也,吴其亡乎!三年,其始弱矣。盈必毁,天之道也。””,这段文字大致译文是:伍子胥出使齐国,把儿子托付在鲍氏处,后来成了王孙氏。从艾陵战役归来,吴王听说了此事,便派人赐给伍子胥属镂剑要他自杀。伍子胥将死的时候,说:“在我的墓前栽上槚木,槚树可以做棺材。吴国大概就要亡国了!三年后它就开始衰弱了。盈满之后必然毁坏,这是上天的常道。”

让人不解的是,伍子胥被赐死前说的“树吾墓槚,槚可材也,吴其亡乎!三年,其始弱矣。盈必毁,天之道也。”,按理说,被赐死的人是否入土都不好说,更何况使用春秋时期诸侯贵族使用的“檟木”呢!如果说,这是伍子胥对夫差的嘲讽,却又似乎不痛不痒。个人推测,其强调的是檟树三年成材,即檟树生长速度快。这段话的隐喻大概是:“在我墓前栽上槚树,三年成材之时,就是吴国灭亡之时。”

从《左傳》中出现的三次“檟”可知,“檟树”是地方诸侯贵族使用的棺木材料,也可作琴身,且生长速度快。

先秦时期棺木所使用的主流木料有松木、杉木、柏木、桐木、梓木、楠木、紫檀木、黄花梨木等;古琴多使用桐木、梓木、杉木、紫檀木等。

杉树、桐树和梓树的生长速度较快,其中桐树最快;松树和梓树的生长速度中等;柏树、楠树、紫檀树、黄花梨树的生长速度较慢,其中紫檀树和黄花梨树最为缓慢。

根据《左傳》的文风,推测其成文时间约在战国中晚期,恰与“賈”字形成时间相吻合。通过对比,推测“檟”是杉树的一种,这类树的枝叶形似“一串贝币”,符合“賈”字义。

中国境内的针叶树种数量大约有数百种,“松、柏”二字就非常古老,“柏”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,“松”字最早见于《诗经》(不晚于春秋中期),但可能更早。“杉”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,但历史仿佛将此字遗忘,除两例卜辞残片外,暂未见到任何文献中提及。而用“彡”来单独描绘“杉树”不够独特,商人造此字应是泛指针叶树。

古文释义

【唐韻】古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舉下切,从音賈。

【說文】楸也。

【左傳·哀十一年】伍員曰:樹吾墓檟。

又【左傳·襄三年】穆姜使擇美檟。【爾雅疏】引作榎。

又【左傳註】引榎作檟。

又【爾雅·釋木】檟,苦荼。【註】樹小,似梔子,冬生,葉可煑作羹飮。今呼早采者爲茶,晚取者爲茗。一名荈。

图片

图片:六叔

文章:六叔

相关汉字

木贾

您点的每一个在看

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▼▼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